文本描述
DFMEA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
Potential 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講授內容
一、FMEA基本概念
二、FMEA之演變
三、國際間采用FMEA之狀況
四、設計FMEA表填寫說明
五、制程FMEA表填寫說明
六、FMEA結果之應用
FMEA的基本概念
1.對失效的產品進行分析,找出零組件之失效模式,鑑定出它的失效原因,研究該項失效模式對系統會產生什麼影響。
2.失效分析在找出零組件或系統的潛在弱點,提供設計、製造、品保等單位采取可行之對策。
失效的定義
在失效分析中,首先要明確產品的失效是什麼,否則產品的數據分析和可靠度評估結果將不一樣,一般而言,失效是指:
1.在規定條件下(環境、操作、時間)不能完成即定功能。
2.在規定條件下,產品參數值不能維持在規定的上下限之間。
3.產品在工作範圍內,導致零組件的破裂、斷裂、卡死等損壞現象。
FMEA過程順序
系統有那些功能,特徵,需要條件?
會有哪些錯誤?
發生錯誤會有多慘?
那些錯誤是什麼造成的?
發生之頻率?
有那些預防和檢測
檢測方法能多好程度
我們能做什麼?
--設計變更 --過程變更
--特殊控制 --改變標準程序或指南
FMEA之功用
階 段 功 用
1.設計階段 1.發掘所有可能之失效模式
2.依固有的技術進行設計變更
3.必要之處采用可靠性高之零組件
2.開發階段 1.明確把握失效原因,並實施適當的改善
2.零件安全之寬放確認
3.壽命、性能、強度等之確認
3.製造階段 1.活用工程設計,進而改善制程上之弱點
2.利用FMEA之過程制訂必要之制程標準
4.客戶抱怨階段 1.不同之環境產生之失效,以FMEA克服
2.不同之使用法產生之失效,以FMEA克服
FMEA之演變
1.FMECA為FMEA之前身,系在1950由格魯曼飛機提出,用在飛機主控系統的失效分析。
2.波音與馬丁公司在1957年正式編訂FMEA的作業程序,列在其工程手冊中。
3.60年代初期,美太空總署將FMECA成功的應用於太控計劃。美軍同時也開始應用FMECA技術,並於1974年出版MIL-STD-1629 FMECA作業程序。
4.1980年修改為MIL-STD-1629A,延用至今
5.1985由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出版之FMECA國際標準(IEC812),即參考MIL-STD-1629A加以部份修改而成。
FMEA之特徵
1.是一項以失效為討論重點的支援性與輔助性的可靠度技術。
2.用表格方式進行工程分析,使產品在設計與制程規劃時,早期發現缺陷及影響程度以便及早提出解決之道。
3.是一種系統化之工程設計輔助工具。
4.QS9000/TS16949 FMEA因分析對象不同分成“設計FMEA”及“制程FMEA”,而MIL-STD-1629A因分析項目缺少現行管制方法,故適合設計時使用。
5.FMEA為歸納法之應用,根據另組件的失效資料,由下而上推斷系統的失效模式及其效應,是一種向前推演的方法。
國際間采用FMEA之狀況
1.ISO9004 8.5節FMEA作為設計審查之要項。
2.CE標志,以FMEA作為安全分析方法。
3.ISO14000,以FMEA作為重大環境影響面分析與改進方法。
4.QS9000以FMEA 作為設計與制程失效分析方法。
設計FMEA之目的
1.幫助設計需求與設計方案的評估。
2.幫助初始設計對制造和裝配的需求。
3.在設計發展階段,增加失效模式和系統效應分析的次數。
4.提供另一項分析資訊,幫助設計驗證之規劃。
5.根據對顧客需求的影響性,列出失效模式的排序,並按序改善。
6.提供一項改善方案,可以減少矯正與追查的活動。
7.提供更好的參考資料,協助現場解決問題,評估設計變更和發展更進一步的設計。
N
設計FMEA作業流程
組成DFMEA小組
資料彙集
釐訂FMEA計劃
建立功能方塊圖
產品結構樹
設計可靠度展開
決定分析之項目功能
進行DFMEA分析
選擇關鍵失效模式
選擇關鍵失效模式
矯正預防
填寫矯正后風險優先數
所有RPN小
於規定值
FTA 分析
DFMEA報告
設計審查
記錄保存
N
Y
Y
設計FMEA表
設計FMEA填寫說明
(1)FMEA編號:填入FMEA文件編號,以便可以追蹤使用。
(2)系統、子系統及零組件:指示合適的分析等級,並填入系統、子系統或零件名稱或零件名稱和編號。
(3)設計責任者:填入OEM、部門和小組,也包括供應商名稱。
(4)準備者:填入準備FMEA責任工程師的姓名、電話號碼、公司。
A.系統FMEA範圍:
-底盤系統;-點火系統;-內部系統
B.子系統FMEA範圍
-底盤系統之前懸吊系統
C.零件範圍
-“Strut”為前懸吊系統之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