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政务大数据介绍
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
联通+政府,如何产生1+1>2的化学反应
我们积累政务数据的安全标准——安全体系
长期实践,国企背景
我们围绕数字城市的发展需求——定制开发
本地化服务,长期专注服务政府
我们盘活数字城市的数据资产——平台优势
形成政务的生态体系,实现数据运营
我们解决数字城市的场景化痛点—数据优势
利用数据优势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
——从政府职能、诉求入手
政府角色指导下的大数据赋能路径
1
政策要求
考核要求
2
3
数据分析
痛点问题
4
产业发展
应用亮点
政府关切
大数据
赋能路径
社会治理
安全红线
背景介绍-市场有机会-要求高-以试点省四川为例
(五)建成市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3月底前,各市(州)完成建设方案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备案。
6月底前,各市(州)完成本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共享网站建设
9月底前,完成本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与省级平台的级联对接
12月底前,省、市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要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有关要求,完成定级、备案、测评等相关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重点任务的通知》(川办函〔2018〕18号)
产品卖什么?根据省、市、县需求拆分
摸家底
知己:各委办局自己有哪些数据,这些数据从哪来,数据属性是什么,可不可以共享甚至开放
建目录
知彼:各委办局都根据国家要求,将有哪些数据分门别类展现出来,形成一个数据台账,完成编目
数据采集
共享交换
具体怎么做?政府数据共享交换6步走
一、资源梳理系统让“家底”持续维护:
线下Excel梳理完的家底上系统进行线上维护
二、目录管理系统让目录动态更新:
主要针对系统设置监听机制,保证底层字段变更目录同步变更,避免“僵尸目录”出现
目录编目、注册、审核、发布,轻松操作
共享交换平台——6步走:3大系统9大子系统
四、分布式数据处理
清洗、转换、比对、加密、脱敏
五、数据与目录关联:服务封装
数据目录相分离,保障安全
快速封装服务,方便共享交换
六、共享交换:门户操作
各个委办局有什么数据一目了然
使用数据点击申请(完全共享可直接使用)
8种场景, 23种数据采集方式
客
户
群
政府部门
企事业单位
大型企事业单位,比如煤矿、电网等分支机构比较多,要进行内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大数据分析决策,也需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国家、省、市、(区县)级政府单位,一般由电子政务办、经信委、发改委等部门牵头
纵向垂管部门:例如政法委、质监局、工商局等等
目标客户
政府角色指导下的大数据赋能路径
1
政策要求
考核要求
2
3
数据分析
痛点问题
4
产业发展
应用亮点
政府关切
大数据
赋能路径
社会治理
安全红线
社会治理大数据产品功能
目标用户:
街道办
功能简介
三维可视化
街道三维建模,方便向领导展示
大数据分析
流动人口、实有人口、舆情监测、
治安维稳、便民选址、特殊群体研
判,实现街道精细化治理
物联网感知
智慧井盖,及时发现街道隐患
将大数据作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运营商数据,提升政府决策和风险防范水平,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城市治理数据融合来源
政府数据
物联网数据
运营商数据
社会治理大数据产品效能
1
3
4
2
细致的3D效果,多种数据源支持
街道三维精细建模,支持传感器感知数据、摄像头监控数据、运营商位置数据、政务人口和法人数据在一张图上展示,方便政府工作人员掌控街道全要素信息。
街道人口,动态掌握
运用运营商的实时位置数据,人口信息数据、人员属性数据、人员爱好数据、人口流动分析,进行流动、过路、工作、实有等方面的人口分析,提高了分析实时性与准确性,助力政府摸底街道人口各维度分布情况。
流动人口
工作人口
过路人口
实有人口
特殊群体,分析研判
汇总网格员采集出租屋数据、人员快递信息、房屋水电信息等,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群租传销等情况,及时提醒政府采取相应措施。
重点人员分析识别
重点区域人流预警
产品可以对重点区域进行人流量监测,若触及设定阈值将及时告警。系统还可进行人员属性分析、人流热力分析、重点人员监控、人脸视频分析。
街道治安,智能监测
便民选址,智能决策
对移动通信网信令等信息,收集、分析和学习后得到人口数据,汇聚到云端。通过简洁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智慧社区便民选址服务
物联感知,发现隐患
客
户
群
街道、社区
有独立预算的街道
有建设需求的社区、街道,可分期、分步实施部署
目标客户
政府角色指导下的大数据赋能路径
1
政策要求
考核要求
2
3
数据分析
痛点问题
4
产业发展
应用亮点
政府关切
大数据
赋能路径
社会治理
安全红线
信用:社会信用大数据
2020年
2007年
2018年
社会信用体系V1.0
社会信用体系V2.0
社会信用大数据进程
国办发[2007]1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631号:《征信业管理条例》
发改 [2013]92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央编办关于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21号:《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4—202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新的诚信秩序,而构建新的诚信秩序应着力于顶层制度设计。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步入大数据时代,这为诚信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诚信体系建设要从大数据理念出发,重塑诚信秩序和社会良心,以运行良好的诚信体系推进社会机体健康发展。
基础信用体系建设阶段
应用信用体系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