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给你一眼看穿保险的能力--- 十三太保
保险的属性是什么概念?是指保险产品的特性,保险产品的特性是有什么来决定的呢?是由这个保险产品它的这个精算模型来确定的,一般来说,这个精算我们通过精算模型做出一款产品之后,我们自然就知道这个产品它承担什么责任不承担什么责任,以及对产品需要支付的年度保费和缴费年期。那么都是由精算模型来做,那么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精算模型,那么我们人身保险总的来说,大概就有十几个属性。 属性一:定期寿险以寿命为标的,用生命表(某个年龄段)、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厘定。
【保额算法】:按照身价或最建议风险保额的一半。
我们想给年收入10万的人建议定期寿险,假设我们用年收入的20倍设计,那么建议风险保额为200万,定期寿险保额应为100万。
【保险期限】:5——20年均可,不宜太长;期限过长,保费剧增。交费年期与保险期限一致最好。承担约定期限内的寿命保障责任,或者说是身故金给付责任 属性二:定期大病保險以身体为标的,由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预定风险概率(病发率、平均费用及增长预期)三大因素结合定期大病模型算法设计。防癌险用的是预定风险概率,大病险用的是生命表+提前给付责任。
【大病保额建议算法】根据家族寿命、住院医疗费用平均增长率、平均健康寿命(65岁)三大因素制定。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在扣除社保医疗大病保险额度后,用年收入额度的三倍计算保额,再做一个每年增加10%——15%的增额;
没有家族病史的,可用年收入两倍规划保额,按医疗费用增长率6%规划保额,也要扣除社保医疗大病保额。
【计算公式】 建议保额=初始保额*(1+医疗费用增长率)*(65-投保年龄)-大额医疗金额
承担身体保障责任 属性三:定期两全定期两全=定期寿险+定期生存
定期两全类型:标准型(身故金=满期生存金)、多次领取型(多笔生存金领取)、年金型、还本型、混合型等,可以变换出多种类型。
【保险标的】以寿命为标的。
如何判断某产品是定期两全还是定期生存,关键看身故给付责任,如果合同约定身故返还已交保费,那就是定期生存;如果身故给付1倍或多倍保额,就是定期两全。
定期两全保险兼有定期寿险的身故保障责任和生存金给付保障责任,给人以两全其美的感觉。市场上的分红保险多半是定期两全,而且更侧重定期生存责任,为的就是提高生存领取金额,吸引客户购买。)
承担约定期限内的身故及生存金给付责任,也是俗话说的生死两全保险。 【建议保额】与定期生存大致相同。
需要注意的就是定期寿险保额的处理,如果定期两全只承担返还交费本金责任,则需要足额设计定期寿险保额;如果定期两全承担身故保障责任,则只需要追加定期寿险差额。
比如,某定期两全,保额10万,满期生存金10万。如果给此人建议的定期寿险保额是50万,则追加40万定期寿险。 属性四:定期年金定期年金=N个定期生存保险之和。
【保险标的】以寿命为标的,只要寿命存在就给付生存金,且生存金领取间隔相等,比如每月或每年或数年领一次,持续到保险期满。(只要健在就给生存金)
可见,定期年金由若干个··定期生存保险组合而成,是定期生存保险的一种表现形式。
【适合对象】中高收入阶层,且为非长寿者,家族平均寿命不超过80岁。如果是长寿的人应该买终身年金。
承担约定期限内的生存金连续等间隔给付责任。 【建议保额】:建议年金领取金额=客户当前年度生活开支×(1+物价上涨率)×(退休年龄-投保年龄)-社保领取金额估算值
按养老生活标准设计,要考虑物价因素进行动态规划。
从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结论,生活开支不高的工薪阶层和大部分中产阶层,基本不需要定期年金,完全依靠社保解决养老问题;中高收入者可以适当补充养老年金;富有者必须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解决养老问题。 属性五:终身寿险【保险标的】以寿命为标的,寿命不存在,给付保险金,持续终生。
具有终身寿险的资产属性:因为终身寿险终生承担身故责任,弱化了生命过程中的保障作用,从而演变成特殊的终身保险资产,具有一定的资产属性。所以,终身寿险主要用于遗产规划和现金资产的传承,一般不用于保障。(中高端客户)
【建议保额】按照客户遗产规划目标设计,一般为总资产的30%;
当然,代理人能挖掘出多大的需求,就可以设计多高保额。一般来说,终身寿险保额起步为50万(遗产税起征标准),最高不限。
用终身寿险进行遗产规划,可以将现金资产转化成身后资产,而且加大资产总量,有很多现金资产无法比拟的好处。因此,西方富豪多用终身寿险进行遗产规划,他们将30%甚至更多的现金资产转化成终身寿险。
终生承担寿命保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