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TB/T 1741-86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1986— 12— 24发布1987— 07—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00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部标准TB 1741-86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焊接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优质碳素结构绸组成的全焊结构及铸焊联合结构的新造内燃机车柴油机机体的焊接。1.总则1.1.1.2.1.3.1.4.1.5.主要承受应力的焊按接头,其几何形状对应力分布的干扰应尽可能小。产品图样的焊缝代号应符合GB 324- 80《焊缝代号》的规定。焊接接头的基本型式与尺寸应按照GB 985~ 986- 80《焊缝代号》的规定。焊工应按铁道部颁布的《焊工考试办法》考试合格后,方可担任该项焊接工作。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方法进行焊接时,有关事项应按 TB 1582- 85《机车车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技术条件》的规定。1.6.焊接接头的强度应保证不低于母材强度。焊接材料2.2.1.2.2.2.3.焊条应符合 GB 981-76《低碳钢及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条》的规定。焊条的保管与使用应符合 JB 3223— 83《焊条质量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机体所用钢材,其机械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GB699-65《优质碳素钢钢号和—般技术条件》的规矩。3.焊前准备3.1.应尽量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坡口,如采用气割或碳弧气刨加工坡口时,坡口表面的氧化熔渣及飞溅等物应清除干净。3.2.3.3.施焊部位及两侧各10~ 20mm范围内应清除铁锈、水分、油污等杂物。主要承受应力的角接接头与 T型接头,其根部间隙0~ 2mm。1 3.4.定位焊的焊缝尺寸推荐采用表 1所列之教值。表 1mm焊件厚度焊缝厚度焊缝长度间距4~123~520~30100~200150~200>124~620~403.5.3.6.焊前应捡查定位焊缝,发现裂纹及夹渣、气孔等缺陷时,必须清除重焊。所有的焊件均需调平,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焊接。3.7.板材装配时,如间隙不超过板厚的1 (但最大不超过8mm),允许局部堆焊。24.焊接4.1.4.2.4.3.装配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主要承受应力的对接双面焊焊缝,施焊背面前,须消除未焊透部位及焊瘤。机体各零部件焊接的环境温度应不低于5℃。4.4.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后,需彻底清除熔渣、焊瘤,有缺陷的部位须进行修整,然后再焊下一层。4.5.4.6.4.7.4.8.4.9.旋焊时,应采用对称间隔焊接及分段退焊等方法,以减少焊接应力及变形。引弧时,应注意防止电弧击伤母材,灭弧时,应填满弧坑。机体组焊完毕后,焊缝熔渣及飞溅必须清除乾净。机体焊接后,其焊接变形允许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机体焊完后,应进行高温回火及喷丸处理。4.10.应彻底清除铁丸及焊瘤5.焊接质量检验5.1.5.2.5.3.5.4.机体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质量要按工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焊缝应及时焊修。机体焊完后,要进行总体外观检查。焊缝不允许有裂纹、焊瘤及未熔合等缺陷。焊缝表面要平整,且应平缓地过渡到母材上,焊缝表面高低之差不得超过1.5mm。容许有下列表面缺陷不必修整:5.4.1.5.4.2.5.4.3.聚集在 10mm长度焊缝上的细小气孔(直径在 0.5mm以内)在 300mm焊缝长度内应不多于1处;单个的气孔或夹渣,其直径在 2mm以内,在 200mm的焊缝长度内应不多于 3个;焊缝咬边应不超过表2规定2 表2母材厚度 mm≤16咬边深度 mm≤0.5咬边占所在焊缝长度比例%5020>16≤15.5.如发现有超出上述规定的缺陷,必须彻底清除。5.6.机体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要求及部位应按技术条件的规定执行。6.焊后高温回火6.1.6.2.机体焊接后,应在加热炉内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推荐采用如下热处理规范:6.2.1.6.2.2.机体入炉后,先升温至100~ 300℃,以每小时50~ 100℃的升温速度加热至620± 20℃,在此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可根据机体的板厚 (按每mm板厚保温2~ 2.5分钟 ) 确定。6.2.3.机体冷却速度同升温速度,机体冷却至 100~ 200℃后出炉,进行自然冷却。7.对机体各主要部位相关尺寸进行检查,并保证机体有加工余量。附加说明:本标准由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二七机车工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同泉、王培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