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JTS 中华人民共和国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标准 JTS/T198—2—2019 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StandardforApplicationof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inPort and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2019—10—26发布 2019—12—31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标准 水运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 JTS/T198—2—2019 主编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施行日期: 2019年 12月 3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9·北京 制定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下达 2016年度水运工程标准编制计划的通 知”(交办水函〔 2016〕731号)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有关单位在总结大量 国内水运工程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相 关标准,吸纳水运工程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先进技术,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专家意见, 并结合我国水运工程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应用现状发展和需要制定而成。 近年来,信息模型技术在土木工程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呈现出广泛应用的趋势。目前水运工程尚缺 乏相应的设计阶段信息模型标准,为保证水运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推进信息模型在工 程中的应用,完善水运工程标准体系,适应水运工程发展需要,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 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 8章和 5个附录,并附条文说明,主要包括设计阶段信息模型、协同设 计、分类与编码、存储、交付等内容。 本标准主编单位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为中交第一航 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等。本 标准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1总则:王晋刘松王炜正 2术语:王晋刘松王炜正邹艳春陈青红文曦 3基本规定:刘松王晋王炜正 4设计阶段信息模型:王炜正邹艳春陈青红袁立莎朱明李国杰 田仲吉明石露汤霖阳柯牛作鹏 5协同设计:陈青红邹艳春文曦何洋郭涛朱明姜韶华 魏世桥 6分类与编码:邹艳春陈青红翟世鸿任耀魏世桥吉明 7存储:刘松文曦李国杰袁立莎翟世鸿郭涛姜韶华任耀 8交付:王晋刘松王炜正邹艳春陈青红袁立莎郭涛俞武华 杨新才 附录 A:刘松陈青红李国杰田仲吉明石露汤霖牛作鹏 附录 B:王炜正李国杰何洋程凯 附录 C:邹艳春陈青红程凯杨新才焦磊李国杰田仲 附录 D:陈青红杨新才程凯焦磊李国杰 附录 E:王晋 本标准于 2019年 3月 19日通过部审, 2019年 10月 26日发布,自 2019年 12月 3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水运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请将发现 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11号,交通运 输部水运局技术管理处,邮政编码: 100736)和本标准管理组(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 昌区民主路 555号,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邮政编码: 430060),以 便修订时参考。 目次 1总则 ..........................................................................................................................(1) 2术语 ..........................................................................................................................(2) 3基本规定 ..................................................................................................................(4) 4设计阶段信息模型 ..................................................................................................(5) 4.1一般规定 ...........................................................................................................(5) 4.2模型层级 ...........................................................................................................(5) 4.3模型内容 ...........................................................................................................(6) 4.4模型应用 .........................................................................................................(13) 5协同设计 ................................................................................................................(15) 5.1一般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