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849—2013 紫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ing Black Bamboo forest for production of culms 2013-04-07发布 2013-04-07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 DB34/T 1849—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紫竹因竹秆表面呈紫色而得名,具有特殊的用途和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标准是在总结安徽紫竹主产 区生产经验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为推进特色竹种的扩大栽培和开发利用而编制的。 本标准由安徽省广德县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德县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赖广辉、彭仁奎、傅乐意、罗双林、张卉。 I DB34/T 1849—2013 紫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紫竹材用林的造林母竹规格、造林方法、幼林管护、成林丰产培育技术与验收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成片紫竹林的丰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LY/T 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紫竹 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又名乌竹、黑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英文名:Black Bamboo。 有两大主栽品种: a)“当年紫”(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Nigra’),当年生新秆在 9 月 初开始现淡紫色点斑,至次年全部变为紫黑色,有光泽,秆型较小。 b)“三年紫”(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Punctata’),又名胡麻竹, 当年生新秆绿色,次年开始出现少量黄褐色细斑,至第 3 年整秆才变为淡紫色或淡紫黑色, 无光泽,秆型较大。 3.2 来鞭、去鞭 连接竹株的竹地下茎,鞭芽朝向竹株的鞭段称为来鞭,鞭芽背向竹株的鞭段称为去鞭。 3.3 秆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