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65.020.20 DB21 B05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2502—2015 刺五加生产技术规程 Operation procedure of the acanthopanax cultivation 2015-07-17发布 2015-09-17实施 发 布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21/T 250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工程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娜、杨镇、刘凤菊、李学龙、陈珣、杨钧、王娜、刘国丽、安久海。 DB21/T 2502—2015 刺五加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范(定)了刺五加种子采集和处理、选地与整地、繁殖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 收等生产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刺五加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DB21/T 1723短梗五加栽培技术规程 DB2206/T 005刺五加生态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3种子 3.1基原植物 栽培刺五加的基原植物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3.2种子质量 在健壮植株上采收种子,选择籽粒饱满、无病害种子留种,放置低温、干燥处保存。种子千粒重 ≥9.5g(干), 含水量为9%~11%,纯度>96%,发芽率>85%。 3.3采收 9月下旬,果实成熟呈紫褐色,变软时采种。采收后,将果实在水中浸泡24h,搓掉果皮、果肉,反 复用清水洗净种子,漂除秕粒、杂物,按种子与清洁的细河沙 1:3的体积比例拌好,湿度60%(以手攥 成团不散为宜)。 3.4种子处理 3.4.1室内埋藏 将拌好的种沙装入木箱等保水透气的容器中,在室内温度 20℃左右下保存 50d,而后将室温降至 15℃~18℃,再处理60d~80d,每隔1周左右翻动1次。而后移至0℃~4℃的环境中贮藏。 1 DB21/T 2502—2015 3.4.2露天埋藏 在向阳背风处,选择排水良好的地点,挖深20cm、宽40cm,由种子与沙的多少而定沟槽的长度, 在沟底铺5cm厚湿沙,将拌好的种沙,摊平(10cm厚)放置于槽中,在沟面再放5cm厚湿沙,槽面高于 地面,上面覆盖树叶,以利保湿,用于第三年春季播种,有30%露白时就可播种。 4种苗繁育 4.1育苗地选择 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的地块,且附近有浇灌条件,土壤pH中性偏酸。 4.2播种育苗 4.2.1播种时间 4月中下旬,种子30%露白以上时,即可播种。 4.2.2播种方法 条播在床上按15cm行距开沟,深2cm~3cm,均匀播入种子后覆土1cm~1.5cm。撒播是将种子均匀 撒入床面后覆土1cm~1.5cm。播种后镇压覆草保墒。 4.2.3苗期管理 苗前、苗后应及时人工除草。幼苗生长初期,浇水宜多次少量,保持苗床上层湿润即可。待幼苗基 本出齐,并有部分幼苗长出第1片真叶时,加盖遮阴网遮阳,于7月下旬将遮阴网撤除。间苗时间在幼苗 高3cm~5cm时进行,每1m2保留株数150株左右为宜。2年苗龄的刺五加幼苗的株距应扩大1倍。 4.2.4埋根育苗 春季将刺五加根茎的节间与先端挖出并剪下带有潜伏芽的根段,从地茎上部3cm~5cm处剪去枝条, 留取长度不超过15cm主根一至二条,在选好的土地上栽培,株行距 30cm×30cm,将根段平摆在沟内压 实,覆土厚度在3cm,同时应将苗床表面覆盖一些枯枝落叶、杂草等,以确保土壤湿润。 4.2.5扦插育苗 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剪取生长充实半木质化的枝条,截长 10cm左右的小段做扦插条,插条只留 一个掌状复叶或将叶片剪去一半,将插条在100mg/L吲哚丁酸溶液中速蘸。按行距15cm、株距8cm、将 插条斜插入苗床土中,入土深达插条2/3,浇水后覆盖薄膜,约20d左右生根,去掉薄膜,在插床上搭遮 阳棚,生长1年后移栽。 5栽植 5.1选地与整地 栽培地应选择疏松肥沃、土层深厚、靠近水源、含有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壤土、沙壤土均可栽植, 林地的坡度应小于25o。最低温度不低于-38℃,符合GB 15618,GB 30951的要求。栽培地选好后,应深 耕30cm,精心整地。清除根茬和杂物,将树根、杂草与石块等,并使土壤疏松。 2 DB21/T 2502—2015 5.2田间栽植 栽培时以不同的栽培用途确定株行距。培育好的幼苗,于第2年春季的4月中下旬移栽定植。平地定 植,株行距50cm×60cm。每667m2保苗2220株。刨穴栽植,穴深25cm,栽时先埋一半土,浇足水后再把 树苗埋实。疏林地或荒山地栽植密度可按行距1.0m×1.0m,每667m2可栽植600株。 5.3保护地栽植 5.3.1整地 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kg。深翻30cm,耙平床面,然后做床。 5.3.2栽植 床长、床宽因棚因地而定,床与床之间要留50cm宽作业道。在床面上按株行距40cm×40cm密植2 年生大苗。在晚霜来临前扣好大棚,棚内温度保持在16℃~22℃。 6田间管理 6.1中耕除草 树苗定植后应立即开展除草松土工作,将萌发的杂草、灌木去除,在种植穴内松土,期间进行2次 中耕除草工作,并确保田间清洁。 6.2追肥 施肥应符合NY/T 496。 每年春季追施1次复合肥料,每667m2 施复合肥10kg~15kg,在根际采用放射状沟施,施肥后盖好 表土。 6.3剪枝整形 当年11月至翌年3月中旬之前(休眠期)修剪,主要剪去枯死枝、衰老枝等无用的枝条。 7病虫害防治 7.1农药种类及质量要求 农药施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采收前30d停止使用各种杀菌剂和杀虫剂。 7.2病虫害种类、症状及防治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