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ICS 65.020.20 B 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804—2019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9 - 03 - 19发布 2019 - 06 - 1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彭红、张玉华、吕国强、王香芝、杜桂芝、孙小平、柴俊霞、朱景梅、王朝阳、 王丽、王江蓉、孙明明、郝瑞、师辉、张华敏、彭盺华、柴春莉、李晓清。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和防控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主要病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51 小麦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7412 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1923 背负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3015 机动植保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病害 小麦从播种至收获的生长期间受到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病原物侵染,造成生长发育不良、产 量损失和品质下降等不同程度的损害。 3.2 绿色防控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 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技术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的行为。 3.3 病叶率 调查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 3.4 病株率 调查发病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全部调查植株数的百分率。 4 绿色防控原则 从麦田生态系统出发,发挥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培育健康作物,强化病害预防,强调生物防控和物 理防控,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小麦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的小麦产品质量应符合 GB/T 1351、GB/T 2761、GB/T 2763要求。 5 绿色防控方法 5.1 植物检疫 针对小麦全蚀病菌、小麦腥黑穗病菌、小麦粒线虫三种检疫性有害生物,种子生产应符合GB/T 7412 的要求。禁止从疫区调运种子,引种、调种时,应严格进行种子检疫。禁止使用未经检疫的种子。 5.2 农业措施 5.2.1 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害,选用抗病小麦品种,不宜长期种植单一品种。主要品种参见附录A。 种子质量应符合GB/T 4404.1。 5.2.2 合理轮作 在全蚀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严重发生区,与油菜、花生、烟草、番茄、棉花、大 豆、西瓜、大蒜等非寄主作物轮作或间作3~5年。 5.2.3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少病原物侵染,减轻秋苗发病程度;播种深度控制在3 cm~5 cm;根据品 种特性和地力条件合理密植。宜采用宽窄行栽培,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程度。 5.2.4 水肥管理 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合理 浇灌排涝,小麦扬花期忌大水漫灌,多雨地区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5.2.5 田间管理 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秸秆还田应切细粉碎、深耕掩埋、耙耱压实,旋耕田块应耙实;田块连 续旋耕2~3年应深耕一次,耕深25 cm~40 cm;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小麦孢囊线虫发生严重地块,播 后镇压。。。。。。以下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