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0个话题,关于中国楼市的100种思路,解秘中国地产的100扇窗户,100种独辟蹊径的解释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冲击波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最讨喜言论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乌鸦嘴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乌鸦嘴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话痨”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发展机缘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挑战
●2005年中国十大房地产开发最热门城市
●2005年中国20个有影响力的项目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尴尬
话题2005 《安家》记者/文
2005年,注定了如此多的口水之战,也注定了如此多的惶恐与猜忌。
因为口水,因为惶恐,就引发了如此多的话题与争论。
也许,当这一年的宏观调控升级开始的时候,已经标志着这一年将会成为中国房地产最不寻常的一个阶段。
从年初的央行调息到随之而来的“国八条”,政策的一步步逼近将整个中国楼市推到一个进退两难的阶段。
因为调控就有了无数市场观望,因为调控就有了关于市场走向甚至关于每一个市场元素的发展猜想。
专家和开发商一次又一次的PK——尽管这样的争论永远不在一个技术层面上,而结果永远是一个未知数,但是,还是有那么多的乐此不疲。
关于房价这样的伪命题,从2003年说到2005,但是到现在,我们还得不停地说,尽管从实证的角度来看,房价并不会因为某一种声音而发生变化。
……
回到一个最初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到底因为什么而重要。
与其说房地产是什么支柱产业,还不如说房地产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某些明显特征。
与这个时代和我们身处的这个环境一样:惟一不能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房地产的最大特征就是变化。
也许,从家的角度考虑,我们需要一个稳定和温暖的家,但是,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房地产和所有的市场行为一样,随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而不安。
一边是关于家的梦想,一边是来自市场的无情。两种针锋相对的结果,就是让房地产,让房价变得如此性感与可爱。
2005年中国楼市10大冲击波
《安家》见习记者 何莉/文
2005年的楼市在风云变幻中终于进入了尾声。从3月底接连出台新政,到无数纷繁交错应接不暇的事件,楼市正遭遇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
曾有人这样对2005年进行总结:这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策”有形之“手”博弈最惨烈的一年;是开发商与政府、购房人与开发商对峙最极端的一年;是房价涨跌预期无数次浮现,又无数次被颠覆的一年;是楼市拐点最繁多、最具戏剧性的一年。
《安家》综合政策力度、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关注、百姓利益以及社会影响力四个方面评选出2005年中国楼市十大冲击波。
01.国家宏观调控
针对上海的房地产市场走势,2005年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举措。调控后,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市场观望气氛较浓厚,居民购房意愿不高,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抑制。在上海,某些楼盘出现了价格下跌的现象。
02.期房建议叫停
房地产开发贷款额度权限降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门槛提高、停止办理期房转按揭业务,以至2005年8月15日央行“2004年中国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取消现行房屋预售制度,不难看出商业银行对房地产金融限制的决心,虽然随后建设部发布声明称短期内不会取消期房预售,但这一提法仍然开发商恍然大悟:绝不能把所有的希望放在银行贷款上,多元化融资才是必经之路。
03.售房网上签约
北京市建委下发《关于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实行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从2005年3月15日起,商品房买卖双方均应按通知规定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系统上进行网上签约和预售登记。
04.大型企业并购
2005年3月,万科集团并购南都子公司;6月,国美联姻万达,顺驰牵手绿地,天鸿城开合并。随着楼市调控后续反应逐步呈现,有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选择走向合作或者合并,由此开始了新一轮地产变局。
在各大型企业合并的背后,不尽展现出或者是关于今后市场的某种预期,或者是通过合作谋求市场的野心——不管怎样,合并将成为2006年地产市场的主流。
……
www.m448 中国最大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库下载
版权所有: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2025 客服电话: 0411-88895936 18842816135
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