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一、红细胞免疫基本理论 (一)概述 血液与免疫有密切联系。 本世纪初,Landsteiner采用免疫学方法在人类红细胞与血液混合试验中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认识到红细胞表面存在许多能与血清中相应抗体凝集的抗原,如Mn,P型、Rn、Lutheran、Lewis、Kell、Duffy、Kidd等。除了目前所知数十种血型抗原外,红细胞还含有不少其它抗原,这些抗原在异常情况下,可引起对自身红细胞免疫应答产生抗体而导致红细胞系统疾病,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红细胞溶血等。 由于红细胞免疫粘附理论的发现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的逐渐深入,1981年美国生殖免疫学家Siegel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指出RBC是不可忽视的免疫细胞,也象白细胞一样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是完整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提出刷新了人们对RBC的认识只停留在CO2、O2呼吸载体的概念上,开拓了免疫学的新领域。 我国在红细胞免疫研究工作始于1982年。 1989年成立全国红细胞免疫研究协作组。 1993年12月又成立了全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委员会红细胞免疫专业学组。 (二)红细胞免疫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杜克(LH. Duke)首先发现锥虫在抗血清及补体存在时,可粘附于人类RBC上。 Brown和Broom:不同人的RBC对锥虫的粘附能力高低不同。Brown本人的RBC对抗体调整过的锥虫一直未能显示任何反应,但Broom的RBC却有很强免疫粘附作用。因此他们比较了52例各种疾病患者与26例正常人的RBC粘附活性,发现两例TB病患者与1例风湿热患者粘附能力降低。 中国最庞大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