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描述
《2009年通过创新实现上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世界银行(147页).rar
目录
第1章 简介与综述.. 1
第2章 经济背景 7
第3章 制造业:创新和增长的动力.. 17
I. 为什么广泛的制造业基础很重要 19
II. 产业生产率和创新 .. 25
第4章 早期去工业化的缺陷. 43
I. 服务业的扩张 .. 44
II. 五种趋势及其影响 .. 51
第5章 上海的经济构成、资源以及创新潜力. 57
I. 工业经济 . 57
II. 金融部门 65
III. 劳动力和技能 68
IV. 高等教育和创新体系 .. 70
V. 产学合作 77
VI. 创新的收获 82
VII. 上海:向更具创新的经济迈进 93
第6章 使上海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具有创新性.. 95
I. 城市战略和政策方向 .. 96
II. 针对上海的政策建议 .. 120
图目
图 2.1:1979-2006年间中国的GDP构成 . 8
图2.2:1979-2007年间中国出口占GDP比重以及出口增幅 8
图2.3:1990-2006年间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 .. 11
图 3.1: 1960-2007年间制造业比重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 .. 18
图 3.2: 1961-2007年间OECD国家制造业比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 18
iv
图 3.3: 1961-2007年间东亚经济体制造业比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19
图 3.4: 1960-2005年美国工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 27
图 3.5:研发占销售总额的比例 30
图 3.6:各产业的研发强度 .. 31
图 3.7: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企业中研发投入最多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的分布 32
图 3.8: 1986年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获取专利的比例 .. 33
图 3.9: 2006年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获取专利的比例 .. 34
图 6.1:2003-2004年中国的产品空间 99
图 6.2: 波士顿生命科学产业集群结构图 .. 124
表目
表2.1:1978-2005年中国生产力的提高 11
表2.2:1991,2001和2006年中国的总体入学率 . 12
表2.3:中国重大国家计划 . 13
表2.4:2006年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比重 . 16
表 3.1: 2006年工程和电子物品的显示比较优势 . 22
表 3.2: 2006年日本几项显示比较优势高的出口品 22
表 3.3: 2006年德国几项显示比较优势高的出口品 23
表 3.4: 2006年韩国几项显示比较优势高的出口品 24
表 3.5: 2006年德国的前10位出口商品 .. 24
表 3.6:德国、日本和美国工程和电子产品出口的比重(%) 24
表 3.7:服务型公司获得的专利数 .. 28
表 3.8: 20世纪美国的小型公司实现的主要创新 . 37
表3.9: 2002年美国中间投入的使用比例 .. 41
表 3.10: 2002年中国中间投入的使用比例 .. 42
表4.1:2005年各城市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 43
表 4.2:2006年东京各欧亿·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企业数量和就业人数 49
表4.3:不同时期全要素生产力的固定份额增速 . 53
v
表4.4:部分城市的基尼系数 55
表6.1:中国的出口以及中国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比例 . 99
表 6.2:2002-2004年中国密集度最高的"高端"产品 .. 100
表 6.3:与OECD国家的出口具有相似性 .. 101
表6.4: 1980-1999年间高引用频率的研究者的分布情况, . 115
表6.5: 中国为鼓励创新制定的财政激励 121
表6.6: 东京技术特许机构 123